close

這是我第一次採訪作家。

印象最深刻的,

是這位作家書房裡,那一大片落地書櫃裡的書。

「如果有一天能在這裡寫作,那該有多好啊。】

/

教育部「98年生涯發展典範案例彙編(含光碟)計畫」

童書作家 張友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   /陳雅婷

閱讀,開啟精采一生。

  如果你從小成績欠佳,一路都被同學嘲笑是「笨蛋」,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完蛋了?知名童書作家張友漁,從小家境貧苦,求學生涯也不順利,唯一的慰藉就是閱讀各種書籍。好不容易撐到高中畢業,她做過很多工作,最後決定專職寫作。一路走來,儘管生活困苦,她仍不放棄,終於得以圓夢。

  張友漁成長在花蓮玉里半山腰一帶,她從小成績就不太好,全班35個小朋友,她的成績大概在27名左右,偶然進步個十名,就是非常大的突破了。她家裡環境不好,一共七個孩子,所幸大姊將自己的獎學金以及打工賺來的錢,都拿去買書、訂雜誌,布置了一個小小書房。張友漁從小就需要幫忙農事,偶然有餘暇,她就全花在閱讀上。「是我大姊給我帶來文學上的啟蒙。」她說。

  就這樣,張友漁開始著迷於文字的世界。她的閱讀廣泛、而且快速。當家裡的書都看完了,她就會從半山腰的家走到鎮上的租書店去租書。到了國中時期,她已經看完許多知名的文學經典名著,連瓊瑤的愛情小說、金庸等名家的武俠小說,她也全部看過。

  因為這樣的潛移默化,大約國小三年級的時候,張友漁就展現出了她的寫作潛力。儘管其他需要背誦的科目都很差,可是只要談到作文,她就是被老師稱讚的那一個。國中時,她第一次參加新生報所舉辦的教師節徵文比賽,就得到了第二名,家裡非常高興,姊姊送了她一隻鋼筆,父親也送了一百塊錢當作獎品。這對張友漁來說是非常大的鼓勵,她開始希望,自己長大以後可以成為作家。

最好的職業,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。

  後來,張友漁高中畢業,就離開家裡,到台北去工作。「在那個年代,能夠高中畢業就非常了不起了,父母親對你的期待也沒有太多,就只是希望你趕快去做工賺錢,然後存錢結婚。」她做過很多工作,在焊接工廠當工人、在報社送報紙,工作的時候,她常常會去思考,這就是我要的人生嗎?所以,她常常三個月就換一次工作。

  有一天清晨,她早起正在送報紙,早上四點鐘,她正騎的飛快,卻被一個神經病在後面推了一把,讓她摔車,整台車都歪了,她也受了傷。因為覺得太危險,她就離開了送報的工作。後來進入農會,生活漸漸穩定,張友漁沒忘記自己的作家夢,因此就在耕莘文教會報名了創作相關課程。那年,她二十八歲。

  不過,到底要創作什麼呢?一開始,張友漁覺得自己是要寫散文的,就上了三年的散文課。在那裏,她認識了幾個幼稚園園長,常常聚在一起,談天說地編故事,引發了她對於兒童文學的興趣。有一次,課堂上請來一位作家,一邊放幻燈片,一邊講故事。張友漁發現,原來兒童文學是這樣有趣!她開始去試著創作故事,並且買相關書籍來閱讀。

  一次,為了教姪子寫作文,她去買了一本書,然後嘗試編了一套教材,發現姪子的吸收效果意外的好。於是她將這套教材拿去補習班,應徵作文老師,也順利錄取。張友漁旁聽了三堂課,就正式開始教作文。她從教學現場中發現,當學童開始不專心的時候,說故事會是一個很好集中注意力的方式。下課之後,張友漁就把這些她說過的故事,都記錄下來。

  那時,她白天在農會上班,晚上就去教作文,一直持續了六年,她才正式辭掉工作,專心寫作。一直以來,她的寫作之路都還算順遂,三十歲就拿了第一個文學獎,有一年還同時拿到了九歌文學獎以及教育廳文化創作獎,從此聲名大噪,開始有出版社找上門,請她出書。

  圓了作家夢,最苦的不是創作靈感來源,而是生活。張友漁常笑說自己是三級貧戶,應該要去賣大樂透為生。「這份工作賺得不是錢,而是一份自由自在。看你今天的人生價值擺在哪裡,你是要去竹科工作賺很多錢,還是要當一個快樂的人?」她一直認為,最好的職業不是賺最多錢的職業,而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。

  有時候,稿費還沒下來,張友漁就只好又回去送報三個月,賺到錢當生活費,她再回來繼續寫作。她也曾經窮到完全沒有錢,只能去把存摺裡的三、五百塊零頭領出來,湊成一千多塊,想辦法過一個月。「有時候還會想說,有一些零錢可能掉在車上,就趕快跑去翻一翻,找到幾十塊,去買兩個熱包子當晚餐,也覺得好幸福。」張友漁不諱言,藝術家就是必須要有「窮」的本錢。

認真生活,每一處都是靈感來源

  張友漁認為,生活裡的大小事,都可以是她的靈感來源。她以前常常開車四處跑,到鄉下地方,找那些坐在樹下乘涼的老婆婆聊天。「人其實都很善良的。」她喜歡談話,也喜歡觀察。她說,這些東西也許不會成為下一本書的內容,卻可以被自己吸收、內化,轉換成之後的寫作能量。

  「人要認真的看待自己,不要把自己保護得太好。」張友漁說,人常常會隱藏自己的缺點,但事實上,只要你願意說出自己的缺點,發現自己跟別人的不一樣,然後把它放大一百倍、一千倍,就成為了故事。

  台灣的兒童文學都注重光明面,但在張友漁的作品裡,卻加入了一些人生無法避免的無可奈何,不管是成名作《我的爸爸是流氓》,或是被改拍成電影「單車上路」的《阿國在蘇花公路上騎單車》,都有這樣的特質在。她說,人生的真實面就是這樣,不可以欺騙孩子,讓他們以為這個世界都是美好的,而是必須讓他們學會接受,然後活出自己的人生。 

  張友漁樂觀、爽朗,也非常健談。2003年她甚至還跑到南投縣信義鄉,去幫921災民蓋一棟屬於他們的房子。之後還遠赴印尼、越南等地,為需要的人繼續打造家園。肢體的勞動讓她覺得相當愉快,也成為生命中很特別的經驗。對她而言,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金錢或是沽名釣譽,而是能夠自由自在的做自己喜歡的事。她說,腦袋裡的靈感,至少還足夠她繼續寫作超過十年,而且,還會不斷有新的靈感產生。

arrow
arrow

    米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